Paper: Not So Fast: Analyzing the Performance of WebAssembly vs. Native Code
Author: Abhinav Jangda, Bobby Powers, Emery D. Berger, and Arjun Guha, University of Massachusetts Amherst
Source: USENIX ATC 2019


簡介

作者們先前開發了 BROWSIX,可以讓 Unix 程式直接轉成 JavaScript 並跑在瀏覽器。BROWSIX 基本上就是把程式碼轉成 JavaScript 並且用 Browser API 來模擬 Unix System Call。此篇作者更進一步,開發 BROWSIX-WASM(fork 自 Emscripten)將程式碼轉成 WebAssembly,一來解決原本 JavaScript 效能不佳問題,同時也能可以拿來和 Native Code 在 SPEC CPU suite of Benchmark 上做效能比較。實驗結果 WebAssembly 在現代瀏覽器(Chrome & Firefox)上慢 Native Code 大約 50%,並深入探討為什麼會這樣。

整體來說我覺得是很有趣的一篇論文,整理了重點並加入一些我個人的見解。

原論文摘要:

All major web browsers now support WebAssembly, a low-level bytecode intended to serve as a compilation target for code written in languages like C and C++. A key goal of WebAssembly is performance parity with native code; previous work reports near parity, with many applications compiled to WebAssembly running on average 10% slower than native code. However, this evaluation was limited to a suite of scientific kernels, each consisting of roughly 100 lines of code. Running more substantial applications was not possible because compiling code to WebAssembly is only part of the puzzle: standard Unix APIs are not available in the web browser environment. To address this challenge, we build Browsix-Wasm , a significant extension to Browsix that, for the first time, makes it possible to run unmodified WebAssembly-compiled Unix applications directly inside the browser. We then use Browsix-Wasm to conduct the first large-scale evaluation of the performance of WebAssembly vs. native. Across the SPEC CPU suite of benchmarks, we find a substantial performance gap: applications compiled to WebAssembly run slower by an average of 45% (Firefox) to 55% (Chrome), with peak slowdowns of 2.08× (Firefox) and 2.5× (Chrome). We identify the causes of this performance degradation, some of which are due to missing optimizations and code generation issues, while others are inherent to the WebAssembly platform.

WebAssembly

WebAssembly(WASM)在瀏覽器中是一個獨立模組,他也可以是獨立的程式。詳細介紹可以看 Lin Clark 寫的介紹。一個 WASM 模組由 4GB 的線性記憶體、function table、WASM code 所組成。具備 stack machine、手動管理記憶體、Structed control flow、與 JS 協作、Type safe 等特性。

從 BROWSIX 到 BROWSIX-Wasm

BROWSIX 可以處理 socket、pipe、file system 等 System Call(Source Code),並將每個 System Call 都丟給一個 WebWorker。原先 BROWSIX 因為是 JavaScript,每個 Process(WebWorker 用來模擬 process) 記憶體都放在一個 Buffer 並和 kernel(一個 SharedArrayBuffer)分享用來做溝通,這樣會有個很大問題,因為 Chrome 中給 JS 的最大 Heap 空間大概是 2.2 GB,假設每個 Process 各吃掉 500 MB,那就只能最多有四個 Process 做 Concurrency。同時 WebAssembly 也不支援 SharedArrayBuffer,再者 WASM 的 WebWorker 不支援 Atomic 指令(原先 BROWSIX 用來等待 System Call)。因此原本 BROWSIX 的 Kernel-process 溝通的方式若改成 WebAssembly 實作時則不可行。

為了解決這個問題,BROWSIX 修改了 Emscripten Runtime(C++ 轉 WASM 工具)稱之 BROWSIX-Wasm,讓每個 process 產生一個是 SharedArrayBuffer 的隨機 64 MB Buffer 用來當介面,WASM 的資料都寫到這個隨機 Buffer,然後傳訊息告訴 Kernel 去讀這個 Buffer,因為是透過 SharedArrayBuffer 所以可以用原先的溝通方法。所以關係就是 WASM <-> 隨機 Buffer <-> Kernel。

其實 Emscripten 似乎已經有支援 pthread 了,可以參考這篇文件,也許是實作方式有差,我還沒深入去研究細節。

論文中特別提到 BROWSIX 處理 BrowserFS 是直接開一段記憶體空間,每次有 Append 時就開更大的空間並將原本的資料拷貝過去,這方法有點類似 C++ STD 中 Vector 的作法,不過這樣在小量資料時會有嚴重的負荷,所以他們讓 Buffer 每次增加都至少 4KB,可以有效優化小量增加資料時的效能。

BROWSIX-SPEC

browsix-spec arch
(論文圖 2)

為了跟 Native Code 比效能,作者建立 BROWSIX-SPEC 測試沙盒,可以用瀏覽器去跑 SPEC CPU2006、SPEC CPU2017 和 PolyBenchC,並且不需要去改動 Benchmark 任何程式碼。

測試評估

figure 3
(論文圖 3)

左邊這張圖是 PolybenchC 的測試結果,水平線是 Native code 基準為 1。這個 benchmark 主要是測 Small scientific kernels,所以不見得對大型軟體有直接意義,但可以證明說 BROWSIX-Wasm 的負擔不會比 Native code 多。

右邊那張圖示直接跑 SPEC CPU 的結果,水平線是 Native Code 基準為 1,然後幾乎所有的測試項目不管在 Chrome 和 Firefox 上 WASM 都比較慢,整體平均大約會慢 1.5x。

作者也調整 BROWSIX-Wasm 讓他可以轉成 asm.js(WASM 誕生前的技術) 和 WASM 比較,基本上 WASM 一定贏(不然要 WASM 幹嘛),事實也是如此,所以這邊略過附圖。

案例研究

再來就是整篇論文最精彩的部分了,個案分析一個 Matrix 相乘程式碼 matmul.c。比較 Clang 將 Matrix C code 轉成 x86-64 組語,和 Chrome 將 Matrix WASM(從 C 轉成)轉成 x86-64 組語,兩者的差異。

論文圖 7.a matmul.c:

void matmul (int C[NI][NJ], int A[NI][NK], int B[NK][NJ]) {
  for (int i = 0; i < NI; i++) {
    for (int k = 0; k < NK; k++) {
      for (int j = 0; j < NJ; j++) {  // 原論文這邊有打錯 j 成 k
        C[i][j] += A[i][k] * B[k][j];
      }
    }
  }
}

X86-84 Code,論文圖 7.b7.c

llvm-x86
chrome-x86-1 chrome-x86-2

以 Matrix 這個案例,觀察到幾個現象:

  • Chrome 沒有有效利用 Memory addressing。例如 Clang 在 7b 的 14 行只用一行,Chrome 卻在處理 ecx 上花了三行。
  • r13r10 被 V8 佔用,Chrome 可用的 Register 比較少
  • Chrome 比較多 brach。例如 7b 的 9 和 15 行,Clang 藉由翻轉 counter 來減少條件檢查(這邊用到 x86 的特性,add 會去改 ZF flag,讓 jne 可以跳出)。Chrome 為了避免 Register spill 所以必須 jump,例如 7c 的 7 到 9 行。

效能分析

平均來說 Chrome 和 Firefox 都會產生 Native Code 兩倍左右的 Instruction retired(就是執行多少行),而越少會越快,所以 Native Code 的測試結果才比較快。

Register

Chrome 和 Firefox 都保留至少兩個 Register 給原本的 JS 引擎使用,因此可用的 Register 就比較少。

此外 Chrome 和 Firefox 在處理 Register 上效率比較差,會比 Clang 多用幾個 Register。因為兩者採用 Linear scan register allocator,好處是編譯比較快,壞處是不是最佳優化的結果。反之,Clang 採用 Greedy graph-coloring register allocator,優化程度比較高,但缺點是編譯比較慢。

另外 x86-64 有提供 Operand 兩種模式。一種是 Register mode,所有操作透過 Register;而另一種是 Memory address mode,可以讓 Operand 直接在指定記憶體位置做 read 和 write。後者可以避免不必要的 Register 壓力,但 Chrome 的編譯器並沒有採用,造成額外的 Register 壓力。

Branch

在 Matrix 案例中,可以發現 Chrome 就會多產生 Branch。此外 WASM 必須確保程式沒有超過最大 Stack,所以會多產生額外的比較和 Conditional jump instruction。此外 WASM 會做函數型別檢查,也會增加額外的比較。

Cache

因為比較差的 Register allocator,造成 Instruction 數量比較多,進而導致 L1 cache miss 數量增加,以致於 CPU cycle 數量增多。回到 SPEC CPU 測試結果(見上方圖 3),發現 429.mcf 測試中,儘管生成 Instruction 比 Native Code 多,但竟然跑得比 Native Code 還快,作者歸納出是因為該筆測試只有一個含有大部分 Instruction 的主要的迴圈,所以幾乎沒有 L1 Cache miss。反之 450.soplex 這比測試中,因為有很多 Virtual function 導致許多 Indirect function call,所以 Chrome 和 Firefox 的 L1 Cache miss 多了四倍之多。

結果與討論

總結,WASM 因為不成熟的 Register allocator 和 Code generator,以致於效能上比較差。但是這可能是一個 Tradeoff,因為 Clang 會花比較多時間去編譯和優化,而瀏覽器需要即時快速的編譯和執行。

這篇論文中漏掉討論的部分是,像在 Firefox 中,WASM 有兩個引擎處理,一個是針對 Stream 去編譯,另一個是拿到所有 Code 後去優化編譯。當後者編譯完成後,會直接取代前者。在這篇論文中,無法得知 Firefox 的實驗數據是根據那個引擎的結果。

WebAssembly 比 Native Code 慢有幾個先天限制,WASM 必須檢查 Stack overflow、Indirect call 檢查、JS 引擎保留 Register,這些都導致比較大的 Code 數量,就會跑得比較慢。未來也許可以把檢查放在編譯時檢查,就能省下不少執行時負擔,此外 WASM 終究需要和 JS 互動,彼此耦合的負擔如何降到最低也是可研究方向。

如果您覺得這篇文章有幫助,您可以 贊助 這個網站! 此外也可以去 全站留言板 來留言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