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atra AI 創業紀錄(一):一切才剛開始
- 2025-08-31
- Liu, An-Chi 劉安齊
¶ 前言
我已經忘記是什麼時候開始萌生創業的念頭,但我還在台大的時候非常喜歡去聽一些企業家的演講,平時也愛看企業家的傳記,大概也有不切實際地幻想著有朝一日也能成為一位厲害的企業家。
但我自己還是清楚自己有幾點斤兩,能搞創業、能成為企業家的人,本身就具備一種氣質、氣場,在台大的環境尤其明顯,就跟我上大學馬上了解自己當不了物理學家一樣,我也能輕易地感受到我不會是當創業家的料,所以一直以來只是腦中想想,當然一直想是不會有任何結果的,直到 Ryan 找上我,端出了一個 AI 的題目。
我這一生有一個目標,目標很單純,我希望能幹大事,然後名流千史,如果能在歷史上記上一筆,就不枉我活這一生。同時我也喜歡表現自己,我的所作所為基本上都離不開這一套邏輯,寫文章、寫書、演講、教學影片等等,我想要一個舞台,發揮我的能力,讓世人看見我、記住我。
所以,如果有機會創業,我應該把握住,我不知道會不會成功,但總得去試一試才知道。
我將會持續紀錄這次創業歷程,可以的話,我希望可以一直寫下去。
(我讓 AI 生成帶有 Datra logo 的形象圖)
¶ 認識合夥人 Ryan
緣份總是很奇妙,飛機上的陌生人有可能成為人生伴侶,同一堂課的同學有可能成為創業夥伴,同在海外的同鄉可能在危急時雪中送炭。我跟 Ryan 認識也是一種無意的巧合,當時都是大學生的我們,基於「好玩」的理由去應徵了某科技公司的實習,後來我們兩個都面試上了,但最後也都決定不去,而就是這樣的一面之緣,造就我們後來一直保持聯繫的友誼。
Ryan 從大學就一直在搞創業的東西,就是我認為天生有創業才華的人,從大學到畢業後,每次見面都是在聽他聊創業的故事,而我也不時表達有機會會想創業,只是我永遠沒跨出第一步而已。
我大學畢業後跑去念研究所,又跑去義大利交換,最後跑去日本工作,而那幾年間,Ryan 收掉了第一間公司,然後又開了第二間,如今他的第二間公司 PinchLabs 有十幾人的規模,白手起家到擁有一個完整的團隊,非常厲害。
¶ Datra AI 誕生
也許是天身創業家的個性,Ryan 不滿足 PinchLabs 接案性質的業務範圍,在 PinchLabs 已經上軌道之後,他決定要找一個新題目,這個新題目必須是一個前途無量的產品,於是他鎖定了 AI 題目。
他找了上了我,跟我描述了他想做的 AI 題目。而我也相信 AI 就是這個時代的黃金,滿坑滿谷的黃金等著我們去挖掘,最後我決定加入他,一起搞一個 AI 新創!
雖然這邊輕描淡寫,但真正鐵了心要做下去其實花了不少時間,做與不做,內心掙扎了很久,我覺得讀者應該也能想像這種重大決策的猶豫,最後天人交戰一番後,天時地利人和都具備了,我認為我應該去試試。如同一開提到的,創業的念頭始終會在我腦海中縈繞,如果不去試試,未來也許我會後悔一輩子,再說,人生不會有白走的路。
於是,我們簽好了合作備忘錄,正式成為 Datra AI 的共同創辦人,Ryan 是 CEO,我則是 CTO,當然只有兩人的公司,我這個 CTO 其實就是技術全包的工程師而已,其中也包含我這輩子沒想過我要去鑽研的 AI 技術。大學時我曾一度厭惡各行各業什麼都要掛上 CNN、DNN、deep learning 等「AI 噱頭」,每每看到總令我作嘔,但沒想到這次 ChatGPT 帶來的 AI 浪潮卻是擋也擋不住,是如此的真實,每個人都能感受到 AI 正在影響著你我的未來。
¶ 收斂題目方向
一開始我們想做的是醫療相關的 AI agent,在香港一個病人要看到醫生可能要等好幾個月,在台灣如果想看名醫大概也要這麼久,有沒有可能我們能做出一個「複製」名醫的 AI?這是最初的動機,讓 AI 具備跟名醫一模一樣的知識甚至人格,這樣大部分的患者應該就能先有初步的診斷,名醫甚至能幫更多病患看病。
概念上應該是有機會的,我們在香港跟台灣都有接洽醫生,他們也感到有興趣,我們提供 demo 給他們看,也得到正面的回饋,但比較大的問題是這個產品的阻力會比較大,畢竟醫療產業有比較嚴謹的法律規範,醫生可能也不敢貿然使用這麼新科技的產品,所以做了三個月後我們決定轉換方向。
後來我們看到 Shopify 上應該是有機會的,AI agent 的概念其實在各個產業應該都行得通,我們想做的 AI 其實也能在 Shopify 上行得通,只是原本「取代名醫」的部分變成「取代客服」或「取代行銷人員」,本質上我們做的 AI agent 出發點就是要能表現的跟真人一樣。
¶ 鎖定 Shopify
Shopify 是全世界最大的電商平台,可以輕鬆讓商家架設電商網站,平台上有五百萬間左右的商家。經過一番研究,我們發現 Shopify 是一個很好的賽道,首先 Shopify 是一個封閉且完整的生態圈,這意味著我們做的東西不會太發散,所有功能都圍繞著 Shopify 生態系可以作的事情,再來他有非常高的平台支援度,任何想得到的功能幾乎都有 API,代表我們的 AI 理論上可以做到任何想得到的操作。
同時,我們想做的 AI agent,目前在 Shopify 上並沒有看到直接強勁的對手,同時間一定很多人正在做,但還沒有霸主,這代表大家起跑點一樣,我們是有機會在 Shopify 上搶下一席位子。
小知識:Shopify 平台上主要分兩部分,一個是商家,一個是 Shopify App 開發商,前著會架設電商網站,並使用後者開發的 Shopify App,其中 Shopify App 可以當作是電商用的擴充套件。
更意外的是,就在我們決定鎖定 Shopify 上做第一個產品時,Shopify 剛好也宣布支援 MCP(2025/7),這個訊號很明確,Shopify 將會擁抱 AI 技術,任何以 AI 為核心的 Shopify App 都將有機會被 Shopify 官方去幫忙推廣。Shopify 開始往 AI 靠攏讓我們又驚又喜,代表我們對市場的判斷是正確的。
¶ 開發第一個產品
我們實際上是有一個比較遠大的目標,最終的目標是做出一個通用型的 AI agent platform,在那之前我們選擇在 Shopify 上進行第一個試驗。
我們在 Shopify 上開發的產品叫做 Datra AI teammate(暫定),其目標是讓 AI 可以像真人一樣表現,當作你可靠的同事,例如可以幫忙回答困難的專業問題、處理棘手的操作程序、幫忙處理各種疑難雜症,並且在必要的時候 AI 會將無法處理的任務轉交給真人負責,而整個系統建有回饋機制,AI 只會越來越聰明。
根據我們的研究和調查,AI teammate 是商家會需要的產品,並且 Shopify 上並沒有做到完美的競爭對手,目前 Shopify 上面「聲稱」AI 的產品幾乎都只是單純套 ChatGPT 的皮,實際上完全沒有幫到商家,因此我們相信這個產品有很大的市場需求。
另外如果去看 Y Combinator 2025 夏天的新創名單,除了清一色是 AI 之外,其實大家做的事情本質上都一樣,AI 新創專注的「痛點」都大同小異,剩下的其實就是鎖定的賽到不一樣而已,我們相信我們可以在自己的領域取得一席地位。
¶ 學習
我覺得學習本身就是一件很快樂的事情,搞新創就是一個不斷在學習的過程。相比之下在大公司學習的速度太慢,慢到我受不了,只覺得枯燥難耐。
不過凡事都是一體兩面,想要快速地學習、成長,背後的代價就是需要不斷地跳脫舒適圈,每件事情都可能會有很強的挫折感,因為都是過去沒做過、沒學過的,也因此常常會做不好,做不好也不能氣餒,只能趕快把能力補上。
搞新創就是一把照妖鏡,一照就發現自己有待磨練的能力太多了,專案管理、資源控管、系統架構設計、人際關係、溝通、判斷力等等…,往往覺得能力不夠,但換個角度想,我們也永遠不會有準備好的時候。
如今對搞 AI 應用大概也算是入門了吧,接著要繼續精進,就是不斷地累積實戰經驗,然後持續追蹤最新的研究進度,並緊盯市場變化。
¶ 結論
目前 Datra 已經執行了半年,希望可以越來越好,除了 Shopify App 即將上架之外,也有在談一些業者的生意,Datra 的東西如同前面所說,理論上可以適用任意產業。
賈伯斯和馬斯克都是我的偶像,我不知道怎樣可以像他們一樣厲害,但我想我已經踏出第一步了。最終,我的目標是做出一流的產品,打造一流的團隊,成為一流的公司,這是我最期待看到的結果。
最後提一下《一兆元遊戲》,我認為這部動漫給我很多啟發,它讓我對創業更感到躍躍欲試,我也期許自己在創業的路上能更加享受過程,如同動漫一樣,好好去「玩」這場「創業遊戲」。
